2021年9月28日下午2:30,为探寻夹江古法造纸工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夹江县文闱竹宣纸业有限公司、南京纸墨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志国先生应邀为我校书法学专业学子作《文闱竹宣的创新与发展》专题讲座。讲座由书法学专业负责人薛垲睿老师主持,教育学院院长卢伟、党总支副书记肖媛、院长助理于丹出席,书法学专业全体师生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杨志国先生分享了自己与宣纸结缘的经历,并依次从文闱竹宣的成立史、古法手工造纸工序演变、文闱竹宣各种纸张的来历及详解、纸张的鉴别及储存、未来行业的发展五个方面展开交流。

“文闱”一词得名于古代科举考试,文闱竹宣历史源远流长,是康熙帝御点“贡纸”,也是乾隆帝钦定的“文闱券纸”,在宫廷和科场考试中曾被大量使用。
文闱竹宣特选四川西南地区的竹子作为原材料,选材考究,制作精良,部分融合了安徽青檀皮,使宣纸更具拉力、墨色层次更丰富、书写更流畅。手工造纸工序繁复,文闱竹宣力求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独具匠心。


讲座中,杨志国先生向同学们展示文闱竹宣样纸并讲解鉴别纸好坏的方法,以及如何区别手工纸与机械纸和怎样更好地保存纸。这些实用知识有利于帮助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宣纸,把握宣纸的特性,以便在今后的书写过程中更加巧妙地运用。



最后,薛垲睿老师向杨志国先生表达衷心感谢,他提到手工造纸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是和书法艺术分不开的,书法学子有深入了解的必要。并嘱咐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书写的宣纸,通过细心观察,积累实践经验,以达到最佳效果。本次讲座顺利结束。

在热烈的气氛中,杨志国先生与老师同学就“文闱宣纸制造的环境条件”、“生宣熟宣制作方式”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他说到,一张手工宣纸的制作有72道工序,难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每一张纸的背后都付出了匠人师傅们大量的心血和情感。手工造纸不易,杨志国先生坚守“一刀一百张”的传统,表明自己会一直守正出新,精业笃行,用实际行动去传承夹江宣纸工艺,用诚挚和热爱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制造出合乎时代的宣纸。
(文/李轩轩 图/赵原 编辑/林雪 薛垲睿 殷慧芳 许峰 管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