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成都文理学院“美育与书法学科建设论坛”综述

2022-12-14

2月10-11日,由成都文理学院主办,成都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重庆智辉芯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美育与书法学科建设论坛”在云端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共分为三场。

01

第一场论坛

10日上午9:30-12:00

成都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助理薛垲睿主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邱世鸿评议。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侯开嘉发言题目为《书法史研究在书法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对于书法史的学习首先要建立宏观概念,其次进一步发掘书法发展规律,最后由规律合理预测今后的书法走向。侯老师概括了各朝代书法现象及书法精神的产生原因和特点,汉字及书体的演变规律,并指出书法史教学和研究要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宏观中有具体、微观中有通识。

四川文理学院教授侯忠明发言题目为《技道并进——书法本科层次理论提升与技法深入交互培养的路径探索》,结合四川文理学院的书法学专业教研和教学,从以技引道、以道证技和技道并进三个方面阐明了高校书法教学和书法创作中的技道关系。侯老师认为书法理论的源头是技法,应先从技法深入,没有技法支撑的书法是空中楼阁;其次学习直接与书法本体发生关系的书法史和书法美学,引领学生由技入道;而后深入理论,以理论深化实践,即以道证技;最后涵养考古学、文字学、历史学等,进一步发掘书艺的精神内核,达到艺术自由,精神解放,技道并进。

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执行所长杨帆的发言题目为《篆刻应融入书法专业各核心课程教学》。针对当前书法学专业课程建置中篆刻课程边缘化的现象,认为篆刻应融入核心课程。并通过书法篆刻史例证和自身创作实践,阐释了篆刻与五体书法融汇的可能性、融汇方法等,为书法学专业打开教学思路。杨老师认为篆刻若要永葆活力,则需以书法融入篆刻;书法想要开拓创新,则离不开篆刻的滋养;各主攻方向的教师皆应该具备一定的篆刻理论视野和创作能力。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刘志超发言题目为《新时代书法本科美育实践思考》,结合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对弘扬美育精神的倡导和陈振濂等关于书法美育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书法本科美育实践的思路与方法、具体实践举措和实践创新点。刘老师认为要通过书法传播和领悟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探索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设计新文科语境下合理的招生方案,交叉学科教学团队和课程设置,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要围绕教学目标,打造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充分运用新媒体和智媒体的展示空间,构建更广阔的美育实践和交流空间;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以载道。

《书法》杂志副主编杨勇发言题目为《媒体传播视域下的书法美育——兼谈书法美学课程的设置》,从今年书法与美术并列为一级学科出发,指出书法地位和书法学科的发展已有历史性突破,但各种拙劣庸俗的江湖书法却猖獗不断,亟需发展基于大众书法艺术审美普及的美育建设。而关于书法美学的课程设置,杨老师认为首先要基于对美的感知,其次是美感的获取和美的创作,根本原则是审美居先,而不是技法居先。并对书法美学和书法史课程提出优化方案,认为书法史教学需要对风格、形式和技法形成原因进行深层的理论阐发,还推荐了《中国书画美学史》《论书雅言》等一些优秀书法美学类书籍。杨老师还指出在IP技术开发上,书法相比其他人文学学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邱世鸿进行评议,指出五位专家的发言拓展和深化了书法美育实践与理论,并对每个学者的发言给出中肯评价。他认为侯开嘉老师关于书法史中的宏观与微观的辩证思想有重要启发性;侯忠明老师的技道并进的书法教学理念,对当前偏重技法的现象有矫正意义;杨帆老师对于篆刻与五体书法融汇的观点有现实性,特别是篆刻入书有重要启发意义;刘志超老师的书法美育实践思考能开拓视野,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杨勇老师针对消除美盲的问题任重道远,所设想的书法美学课程设置有待于更大范围施行。邱老师最后推荐了李泽厚、金学智、金开诚、杨锁强等学者的一些美育书籍,并指出当前书法专业开设课程,文化性在减弱,需要进一步改革,并给出相应的改革路线和方向。

第一场论坛结束,薛垲睿再次对专家的发言报告表达了感谢,也对支持文理学院书法学专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老师们充满感激,文理师生翘首以盼各位专家莅临本校指导工作。

02

第二场论坛

10日下午2:00-4:55

成都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助理薛垲睿主持,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侯开嘉评议。

西华师范大学书法学院院长刘清扬发言题目为《进一步发挥书法艺术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系统性阐明书法艺术对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性。刘老师首先对于中华文明在书法上的表现做了梳理,指出文字是文明传承发展的核心,而书法又是文字的具体呈现方式;进一步提出了书法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与国家文化战略布局的步调相一致;并强调书法学科中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避免各个学院千篇一律的程式化培养模式,而需要有自己办学特色,尤其强调文字学、音韵学、文学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并提倡学生在进行书法创作时要尽量选用自作诗文。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崔树强发言题目为《论当代书法美育与文化自信》,从书法可以成为当代中国人美育的有效方式、20世纪书法受到的巨大挑战、书法学科发展的曲折性、书法的美学价值、艺术功能和当代书法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五个方面,阐释了书法美育是立德树人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崔老师认为汉字是中国人所共有的符号,书法则是将汉字转化为个性化的艺术符号,在大众美育、中小学美育当中,书法依托大众识读汉字的情感纽带,相比其他艺术门类更加具有亲和力,乃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院长王兴国的发言主题是《论当下书法美学课程建设》,针对当前书法美育课程实施情况,认为综合性院校应重视书法的美育作用,开设美育课程。王老师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书法美育教材,对每种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院校在选取教材时应结合自身特点。并高屋建瓴地提出书法美育课程的七大内容,又对书法美育呈现出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为授课方式与内容提供了重要范本。

《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助理兼现代编辑部主任朱中原发言题目为《尝试建构“书法美育学”》,从教育学、艺术学两个角度去建构书法美育学。今天的大学教育已经逐步专业化、专门化,教育学与艺术学的学科体系与生态也都十分成熟,但在有关书法的美的教育上涉足不深,对于书法所起到的美育作用重视程度不够,希望教育学、艺术学能将书法美育纳入其中,更好的观照书法的美育,强化审美教育,尤其是书法审美教育,培养具有能够欣赏书法美、获得书法审美体验的学生群体。

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侯东菊发言题目为《书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办学经验,从书法学科的发展与现状出发,通过分析院校属性、学情、需求等,为专业提供定位依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始终把握“根治传统、立足当代”的办学理念,理清激发灵性、艺文并举、因材施教的办学思路,树立培养技道两进的应用型人才。最后又分享了河北美院书法学院的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材建设、质量监控等思考。

西南民族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王书峰发言题目为《认知与实践——当代高校书法建设的方向与未来》。王老师趣味性地介绍了关于书法研究的三个阶段:史料阶段、学术阶段和学科阶段,通过三个阶段从而对书法的认知获得完善。并从当下书法学专业学生投展情况出发,对国展作品提出自己独到的分析,结合高校书法建设的现状,认为书法不仅是技艺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书家的文化修养,书法实践与理论应紧密结合。继而针对高校书法专业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方向和规划。

四川大学教授侯开嘉评议,他指出六位专家的发言均拓展和深化了书法美育实践与理论,并对每个学者的发言给出中肯评价。认为刘清扬老师关于学生书法创作自作内容有重要启发性;崔树强老师的书法美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途径具有重要意义;王兴国老师对于书法美育课程实施内容的观点有现实和借鉴意义;朱中原老师的“书法美育学”建构在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下也提供了积极思考;侯东菊老师针对书法学专业建设所提供的诸多建议值得兄弟院校采纳;王书峰老师关于技道两进的协调发展,矫正了当下重技轻道的问题。侯开嘉老师最后将本次论坛看作继八十年代关于书法美学的第二高潮,对本次论坛将要取得的成果给予了殷切的盼望。

第二场论坛结束,薛垲睿再次对专家的发言报告表达了感谢。

03

第三场论坛

11日上午9:00-11:55

成都文理学院教育学院书法学专业负责人黄琴进行主持,西南民族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王书峰评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邱世鸿进行发言的主题是《书法美育与潜性教育》,阐释了潜性教育模式的特点以及在当前时代中的运用情况。中国古代有着丰富而灿烂的美学资源和精神财富,是当代书法美育实行潜性教育的基础。并指出书法美育应该通过书法塑造学生崇高峻极的生命品格,教师也需要提高文化素养和教学方法。

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韩安荣发言主题是《高等师范书法教育专业建构》。韩老师从学科定位、书法教学特性和培养目标上给高等师范院校书法教学提出了要求。特别是认为师范院校书法教育培养目标应该坚持重塑文化性和艺术诗意性,给我们书法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远的理想。特别强调三个方面:学科定位需师范性与独立性、学科需体现专业性与当代性、培养目标需坚持重塑文化性和艺术诗意性。

乐山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刘善军老师发言主题是《论高等书法教育的技与道》,从新的角度论述技与道的关系。刘老师就高等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技与道的关系、技的传授方式的转换、道在教授方式的转换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对书法传承与创作、书法教育、书法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及手段运用等都进行了论述。刘老师指出重技轻道的高等书法教育无法为中国的艺术界提供真正的书法人才,必须技道并进。

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樊琪发言主题是《书法本科教育与中小学书法师资的衔接问题》。樊老师以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的精神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剖析了当下中小学书法教育面临的师资困境。并围绕高等师范院校书法学本科生的素质培养、技能培养等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樊老师认为最主要原因是当下高校培养出来的书法本科生大多没有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导致就业状况不理想,应该加强基本素质训练。

成都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助理薛垲睿发言主题是《一级学科视域下的书法学专业建设思考》。薛老师首先由政策引入话题,并进行了解读,从书法学专业的角度出发,对书法学专业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对升为一级学科意味着什么,对书法学学科布局、架构、课程设置、如何展开教学等一系列问题都进行了深入论述。并概括为四点:明确“以德为先”的定位;拓展可研究领域,对接多元化场景;避免同质化,突出地域优势;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西南民族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王书峰进行评议,对5位专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邱世鸿老师论述的关于潜性教育模式的特点以及在当前时代中的运用情况具有重要启发性;韩安荣老师提出的三个方面,学科定位需师范性与独立性、学科需体现专业性与当代性、培养目标需坚持重塑文化性和艺术诗意性,其关于书法培养目标的文化性和诗意性有重要意义;刘善军老师针对重技轻道的高等书法教育现象,而提出技、道在教学方式上转换的设想有矫正意义;樊琪老师书法本科教育与中小学书法师资的衔接问题的观点很有现实意义,从长远、科学来看为解决书法毕业生就业困难提供了较好的切入点;薛垲睿老师对当前书法新局势的敏锐洞察力,所设想的书法学专业建设思考迎时代所需,具有开拓性,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

最后成都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卢伟对三场会议进行了总结,首先对专家们表达了感谢,并对专家们展示的报告所表现出来的聚焦性、条理性、前瞻性等进行了赞誉;此外,也对此次会议的组织、协调等工作进行了赞扬,并对此次美育与书法学科建设论坛的成功举办进行了高度评价;最后祝福大家并期许待春暖花开之时,大家可以在线下再次举行一场隆重的会议。

结束时,黄琴对出席此次论坛的专家学者、学院领导及老师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感谢。对教育学院书法学专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文/教育学院 图/教育学院 编辑/戴旭 屈月涵)

电话:028-84155057
邮箱:ececdcas@126.com
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邮编:610401)

Copyright © 2022 成都文理学院 学院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邮编610401) 蜀ICP备11012699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29 2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