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下午2:20,为探寻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与未来的保护方向,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学前教育专业于D教209教室,召开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当代发展与保护》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成都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青年教师,中国舞蹈家协会文艺骨干和文艺管理干部刘玺杨老师主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刘玺杨老师讲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概念,为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民族人民群主在劳动和生活中根据功能所需而创作,如自娱、祈福、礼仪、传情、婚嫁、丧葬。并依次从民族民间舞蹈概述、当代的发展情况、当代的保护情况、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蹈四个方面展开交流。
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材主要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CEFA所编纂,舞蹈教材应具备代表性、经典性、规范性、系统性的特点。并提出问题:舞蹈教材建设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同学们都积极回答,舞蹈教材的编订可以使受众更加稳定,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

介绍了目前众多舞蹈比赛,其中含金量最高的为《桃李杯》、《荷花奖》、《CCTV电视舞蹈大赛》。
讲座中,刘玺杨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1986年杨丽萍的《雀之灵》与2018年袁毓彤《Black》,同学们通过欣赏两个不同的舞蹈体会不同年代民族民间舞蹈的变化,在风格、动作、音乐、服装、舞美的发展。
刘玺杨老师讲到了学前教育专业与民族民间舞蹈之间的关系与发展方向,应当兼收并蓄,提取开发。助力学前儿童智力开发和想象力的发展。在热烈的气氛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如何将民族民间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当中。
最后,同学们积极思考和讨论,将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的推动幼儿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本次讲座顺利结束。
(教育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