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群大龄伪幼儿结束了六一儿童节的狂后,我们戏谑的“噩梦”到来了——应上级的要求到幼儿园实习!又是一次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锻炼。而这一次的实习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新的体验,我要到一个从没去过的城市——广安实习。为什么会选择来广安呢?就像是周记的题目一样,我喜欢体验新的事物,想要多走走,多看看,不断地充实、丰富自己,让自己一直走在变得更好的路上。

在入园实习的前一个周五,我们再次去到幼儿园,打算和园长商量一下实习的一系列注意事项。但出师不利,幼儿园的一个门卫叔叔对我们的态度不太友好。但在我们耐心的解释和等待后,终于能和园长见上了面。园长也只是简单地给我们说了一下让我们星期一八点半入园。接下来就是紧张地等待了。
实习第一天,我们三个同伴在八点半到了幼儿园找到园长,园长随后帮我们找到实习的班级和指导的老师(年级组长),我被分到了小五班。班上的三位老师都和我打了招呼,她们都很友好,还感谢我接下来的一个月帮她们的忙。这是我第二次在小班实习,但可能因为他们即将进入中班了,我觉得大多数的小朋友们没有三岁幼儿刚上幼儿园时的束手无策和无序。
小朋友们每天都是八点十分吃了早餐后开始入园,没有下雨时都会先在操场上进行将近五十分钟的晨间体育锻炼。每个班级每天都有规定的游戏器械。第一天的实习因为不熟悉,所以小朋友们在锻炼时我就在他们的旁边默默地守护着。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小朋友走到我旁边天真的问我:“你是谁的妈妈呀?”我愣了一下,反问道“你觉得我像妈妈吗?”她竟然点了点头,我当场石化,心想难道真的是岁月不饶人?我不应该还是姐姐的吗?
晨间锻炼结束回到教室后,主班老师秦老师给幼儿们介绍我,其中有一个点是我没有想到过但值得借鉴的地方:秦老师在给小朋友们介绍我是徐老师后马上问幼儿:“这位老师叫什么老师呀?”“及时强化”这个点虽然学过,但我从来没有运用过,甚至没有想到过。在后来的一些活动中老师也经常用这个方法,很是受用。
我能从两个老师与幼儿的相处中感受到她们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亲切地称小朋友“孩子们”,和所有的幼儿交流都很亲切,温柔。她们共同的理念都是用爱来教育、感动儿童。
这一个星期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告知指导老师关于我们的实习任务以及与幼儿相互熟悉、了解,然后就是跟着老师多看、多问、多学,并且协助保育老师的工作。关于和幼儿互相熟悉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问一个小朋友我是谁,结果他想了一会儿,怯怯地说:“你是客老师。”我想了好半天,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我会是“客老师”,因为秦老师在介绍我的时候说的是:“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老师,她叫徐老师……”这个小朋友的回答让我莫名地想到了“天真烂漫”这个词。
实习了一个星期,我发现整个幼儿园的重点是阅读,我们班的老师也做得不错,环创有亲子阅读区,在午睡时也会给小朋友们讲睡前故事。她们也很注重幼儿的游戏,除了每天早上的晨间体育锻炼外,上、下午都会有将近一个小时区角游戏的时间。幼儿园在集教活动中实行的是小班教学,将班上的小朋友分成两批,分别由一个老师带着进行集教活动,第二天再交换,这样能让老师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地做出调整。
但有一个相比起来不足的地方就是我们班上小朋友的一些习惯培养得不是很好,比如说有好几个幼儿在坐着的时候会慢慢地把腿放到椅子上甚至桌子上去,或者踩到前面一个小朋友的椅背上。在吃饭和点心前小朋友们总是等不及,在老师请的话音还没落时就自顾自地开动了,但老师也没有过多地强调。我和另外一个小伙伴交流后也发下一个我们两个班都存在的问题: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没有礼貌用语的习惯,在受到了老师或同伴的帮助后不会致谢,也很难得说对不起等致歉用语。这一点和成都的幼儿园相比确实有一点差距。还有一点就是通过观察小朋友们的集教活动我发现小班的他们可以从一数到二十甚至更多,老师这一周也带着他们学习上下左右,当时我就在想:这会不会属于超前教育了呢?这样到底符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呢?
这一周大概的收获就是这些了,我也从一开始的有点小抗拒慢慢地能够接受了。可能是放小长假的原因,让我觉得其实时间还是过得挺快的。并且每一天下来一起实习的三个小伙伴都有很多班上的事情和大家分享。希望下周的实习也这么地顺利、愉快。